中央網信辦日前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引起輿論關注。可以說,對“飯圈”的治理是必然的,也是在社會輿論普遍呼籲“該管管了”的大環境下實施的必要舉措。
“飯圈”亂像在近幾年的社會生活中已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但這種爭議始終僅限於個人的好惡,也恰恰是這種看似坊間八卦式的“小情緒”,給某些人造成一些“錯覺”,以為“只要我是明星,自然就有簇擁;只要有簇擁,自然就會穩”。
但如今國家相關部門出台治理措施,就是要告訴所有人無論是文藝界的工作者還是普通民眾一個基本的行為標準:國法之下,人人平等。
並不會因為誰頭上有“光環”、抑或是誰身上有“代表作”、誰背後有金主、誰在社交媒體中粉絲多就能為所欲為。法律必須神聖,言行必須謹慎。逾越國法的事情,一般人做不得,明星也做不得。尤其作為公眾人物,假如一位明星名人在付出努力後成為社會公眾人物,有了屬於自己的財富和威望,就必須意識到自己應當反饋給社會和民眾一種信仰:強調奮鬥、嚴於律己、以己為偶、以正為像。
在互聯網及信息時代之下,流量明星也好、當紅藝人也罷,他們都擁有數量眾多的粉絲,同時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並獲得了相對普通人來說不菲的收入,這本是演藝行業對付出和奮鬥帶來的合理回報。
但可惜的是,因為行業內的一些“潛規則”和某些團隊見不得光的操作,導致一些人逐漸產生了“理所應當”的心態,這種心態交雜著“僥倖、得意、本該就這樣”,通過有限的個人吹捧和互聯網的無限擴大,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擴散。對那些追星粉絲而言,尤其是對身心尚未成熟,人生觀價值觀還處於關鍵養成階段的青少年群體產生了一種錯誤的指向:身為“成功者”和“上位者”,就該如此。於是,“不正常”變成“正常”、“不應當”變成“應當”。一時間,光怪陸離的現像在演藝圈和“飯圈”頻繁出現,不辨是非,罔顧國法與道德。
因此,這次國家相關部門展現出前所未的治理“飯圈”的態度,筆者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飯圈”亂象積弊和文娛圈某些病態的精準施策。或許,有人認為這對“明星”和粉絲群體,尤其對於演藝從業者和部分利益團體,將帶來利益損失,因為其中涉及到榜單排名、粉絲消費等各個方面,但這也意味著無論是昔日的“流量”還是過去的“當紅”,都別幻想有特殊待遇,合規守法是最基本的底線。
如今,流量明星和大文娛行業已帶動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有人擔心治理措施是不是會影響這一產業的發展。其實,站在更高的層面用發展的眼光看,就能發現,如今的所有舉措都恰恰是對明星的警醒、對粉絲的疏導、對“飯圈”的拯救。任何行業,或任何從業者,都必然是環境的產物。要想實現良性的長遠發展,打造一個好的環境至關重要。在嚴格遵循基本道德和法律意識的環境中,在逐漸遵循正確三觀和是非觀的圈子裡,我們的文化娛樂產業才能形成良性競爭和健康發展。這是明眼人該看到的本質。
最後,對於明星和粉絲之間,應該形成真正值得誇耀的良性互動關係。如今,不僅“明星”這個文娛產物在接受時代檢驗下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也是“粉絲”在人生成長中必然要醒悟的一個過程。“明星”與“粉絲”的優化反應與相互促進需要推動力,這種推動力必須得到及時糾正和指引,而不能放任其野蠻發展。
留言列表